在即将迎来新的旅客流量之际,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的揭幕引起了广泛关注。自3月28日试运行以来,T3B航站楼逐渐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三天内共起降了12架次航班,标志着这一历时四年多建设的航站楼正式开启了服务旅客的大门。那么,这座新航站楼究竟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和不可错过的“隐藏款”呢?
为了解这些独特之处,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建八局T3B航站楼项目的总工程师陈波林,听他讲述这座现代化航站楼背后的建设故事。
对于这样一座南北长846米、东西宽590米的超大建筑,施工不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将地面分为多个“豆腐块”,为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需要在两“仓”之间空留空间,往往因此导致工期延误。然而总体工程师陈波林和他的团队通过创新实施了“跳仓法施工”,快速缩短了混凝土浇筑的等待时间。
“这种方法就像是跳棋一样,避免了每个仓之间的相互依赖,节省了长达60天的等待期。”陈波林解释说,这一技术利用较少的时间取得了质量与效率双重保障,使得航站楼在计划时间内顺利封顶。此外,该施工方法在重庆也是首例,十分具有启示意义。
站在航站楼中央大厅,俯视顶部那12道蜿蜒的月牙形舷窗,无疑是视觉上的一大亮点。这些舷窗不仅仅是美观的设计,它们采用了最新的热致调光玻璃,能够在阳光照射下自动变色,提升了航站楼的节能效率。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创新设计,真正的完成‘鲲鹏展翅’的理念。”陈波林表示,采用这种能自动应对气温变化的科技,无疑提升了旅客在航站楼内的舒适度,展现了重庆在建筑材料研发上的卓越成就。
航站楼的安全设计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考虑。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结构和进行紧急救助,航站楼的钢结构采用了先进的防火涂料。该涂料遇火会膨胀,形成隔热层,能有很大效果预防高温对结构的侵害,并允许关键逃生和救援时间的留存,这无疑为机场人员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当我们漫步于航站楼的中央大区时,会被罗盘箱的设计所吸引。这些既仿佛是飞碟,又酷似机器人造型的装置,展示了航空技术的未来感和科技感。经过与国内领先的3D打印企业合作,航站楼首次采用了3D打印技术进行罗盘箱的装饰,从数字化模型到增材式打印,这种数字化的设计与建造流程,为现代化机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空间功能需求,更体现了人性化考量,力求为旅客提供更愉快的出行体验。”陈波林也期待旅客能在T3B航站楼找到更多的科技与未来感。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不仅是一座迎宾之地,更是一座面向未来的创新工程。从独特的建筑规划设计、先进的实施工程技术,到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现代机场理念。
随着新航站楼的运营,旅客们还可在此“打卡”体验种种“隐藏款”与创新设计的魅力。这座融合了科技与美学的航站楼,致力于打造出一个便捷、舒心的旅行环境,让每一位旅客在这里感受到重庆的热情与魅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欧宝
联系:王经理
电话:181-1888-8866
传真:0515-85435028
邮箱:615187665@qq.com
地址:东台市安乐桥西(集装箱生产基地)
东台碧城钢材市场(彩钢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