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也有2400余名师生入驻。此外,清华大学通州基地和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校区也在加紧建设中。
曾经被称为“睡城”的通州,如今正以崭新的城市面貌吸引多所高校落户。人们不禁要问:这座“千年之城”与高校之间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8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全面正式投用,28个教学机构正式入驻,各学院迎新展台在操场跑道两侧一字排开,师生志愿者热情地引导新生完成报到手续。
“哇,好漂亮的新校区!”记者漫步在通州校区的明德路上,耳畔不时传来新生的赞美。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位于东六环外的潞城镇。有的新生表示,来报到之前,本以为新校区地理位置有点偏,周边配套可能有些差。实际上,这可是副中心“核心地段”——紧邻行政办公区,学校西边就是北投集团总部、万象汇购物中心,距离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也不远,骑上自行车就能去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校园内的配套设施更是贴心。就拿学生公寓来说,公共区有直饮机、洗衣机、洗鞋机、烘干机,宿舍内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和盥洗区,空调、暖气、立式储物柜等一应俱全。
9月1日,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也正式启用,掀开朝阳+通州两区办学新篇章。“更广阔的场地、更先进的设施设备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资与生源,更有活力的氛围能承载更多展览与时尚活动,让创意有落地处、发光发热。”时尚传播学院教师邓祥鹏对新校区的未来充满憧憬。
与人大在通州新建校区的方式不一样,北服通州校区的前身是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工业园区。通州区与北服一道,以“织·造”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城市织补”手法,对19万平方米工业用地进行系统性改造,让教育功能与工业遗存有机融合,既实现了校园与城市肌理的无缝衔接,又凸显了北服特色。
驻足北服通州校区北门,中山装雕塑让人眼前一亮。它与樱花园校区的雕塑一脉相承,以相同的设计语言串联起北服人的共同记忆,成为新校区的文化标识。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次启用的仅仅是北服通州校区一期工程一阶段项目,首批入驻的是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的2400余名师生。通州区将同步启动北服通州校区一期工程二阶段建设,预计2026年底竣工,确保师生分批次如期进驻;2026年逐步启动北服通州校区二期工程建设。
虽然两所高校在副中心刚迎来首个开学季,但两所学校与属地的亲密互动早已开始。
前不久,在“乡亲都来说”通州区潞城镇乡村辩论赛首场表演赛上,驻村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围绕邻里矛盾化解展开激烈“交锋”。这场辩论赛并非人大首次参与潞城镇特色活动。今年4月,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定位,双方还联合举办了生态文明实践展暨首届潞城增绿大讲堂。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所在地周边,曾经是潞城镇后北营等几个村子。如今,村民已悉数搬迁上楼。住在后北营家园的张女士,从自家客厅往下望,崭新的通州校区尽收眼底。2019年3月,通州校区北区学生宿舍一期正式开工,2024年9月,通州校区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进入先期运行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大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52次,参与人数近3.9万人次。
通州校区管理部部长袁世琨是这些先导活动的见证者、参与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今年5月的那场大运河学术研讨活动。”袁世琨说,活动的主题是“大运河与中华文明:过去、现在与未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共同协办,吸引了大运河沿线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这次活动强化了副中心作为大运河起点和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的特殊地位,体现了高校在推动文化传承、学术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北京服装学院也积极融入副中心建设,助力张家湾设计小镇实现从京东工业重镇到未来设计高地的历史性转身。今年4月,作为入驻张家湾的先导活动,北服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在设计小镇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精彩亮相,1000多名学生的数千件作品诠释着年轻人对设计的理解与探索。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卫介绍,除了毕业设计大展,北服还帮助设计小镇打造1条时尚大道、举办4场主题市集、开展4场特色主题日活动、上演26场时尚秀。这些活动统称为张家湾时尚缤纷节,持续了整整1个月。
“北服来啦!怪不得大街小巷都是彩色的。”张家湾镇里二泗村村民韩先生没想到,家门口的工业区,竟然能在几年之间,神奇地跟时尚产业牵上手。北服毕业大展所在的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由北泡厂夹芯板车间改造而来。再往南走,未来设计园区的前身则是北京铜牛的制衣车间。里二泗村曾经也有不少工业公司。如今,企业全部迁出,工业生产厂房夷为平地,原地建起面积超万亩的张家湾公园,是副中心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中最大的公园。“我虽然不懂时尚,但我知道,现在男女老少都爱逛公园。谁不爱美景呢?您说是不。”韩先生说,张家湾时尚缤纷节举办期间,常常看到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从设计小镇骑车去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通州校区的建设不仅是空间上的拓展,更被赋予了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区域发展的战略使命。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林晨表示,“我们要逐步突出通州校区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功能”,在副中心构建全新研究生培养体系,形成一套完整、创新、可复制的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围绕副中心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人大将充分的发挥学科优势,聚焦城市更新、运河文化、生态文明等重点方向,通过构建“场景化、在地化”实践教学体系,组织研究生深入参与副中心生态建设、文体旅游规划等项目,为绿色发展提供扎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北京服装学院也积极投身于副中心这一“千年大计”的建设中。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郭瑞良介绍,北服致力于打造副中心时尚平台,加速推进国际化合作,吸引全球创意人才。
两校的布局深度契合副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这里正着力打造数字化的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并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亟需高校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林晨表示,人大将依托在金融、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经济等前沿领域的优势,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战略,通过与政府、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制学习,提升研究生实战能力,增强副中心在金融与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引领功能。
实现“产城学”深层次地融合,同样是北服通州校区的发展目标。郭瑞良介绍,校区将直接为张家湾设计小镇输送设计人才与科研成果,推动“教学研发—产业转化—市场落地”形成闭环。新开设的数智服装设计课程将联合企业共建科技实验室,引入3D打印、虚拟试衣等技术,推动服装设计向数字化升级。未来还将建立常态化的政校企联合创新设计室,推动文化IP的产业化发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以模范之光铸魂,以先锋之志笃行,崇尚英雄,学习模范,勇当先锋。9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冯仕政,吴玉章老校长孙女、信息学院教授吴本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刘小昶,退伍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副司长盛保晨;2025级新生所在单位嘉宾代表,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匡翠华等出席。刘小昶代表全国总工会劳动经济部向吴玉章学院2025级新生表示祝贺。
9月6日,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已全面正式投用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举行。6000余名新同学开启人生的崭新篇章。、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李俊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方,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董明慧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主持,校长林尚立讲话,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各学院书院、机关各部处的教师代表参加。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的同学们现场齐诵原创校史朗诵《我们从延安走来》。林尚立表示,开学典礼首次在通州校区举行,在中国人民大学办学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欧宝
联系:王经理
电话:181-1888-8866
传真:0515-85435028
邮箱:615187665@qq.com
地址:东台市安乐桥西(集装箱生产基地)
东台碧城钢材市场(彩钢仓储)